中文科簡介
中文科簡介
語文是思想感情的載體,而思想感情是語文的內容。因此,中國語文的學習除了培養學生運用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外,亦重視性情的陶冶、品德的培養。品德情意教育可由感情激發到理性反思,以情引趣,以情促知,進而自我反省,並在道德上自覺實踐(註,p.23)。所以,語文教育須同時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及人文性。
我校為一所以宗徒聖伯多祿命名的天主教小學,期望培育一代接一代具伯多祿宗徒特質(熱誠、正直、樸實、勇於自省、樂於承擔)的學生;令每一個學生實踐基督福音的精神,明白「敬主愛人,修德力學」的校訓。
根據《中國語文課程指引》(小一至小六)文件中建議:品德情意的學習重點可分成「個人」、「親屬‧師友」及「團體‧國家‧世界」三面層面,以體現傳統人倫關係由親及疏、推己及人的觀念。各層面中的項目如積極進取、公正廉潔、自我尊重、實事求是、勇於承擔……(註,p.23-24)與聖伯多祿芳表不謀而合,互相呼應的。
通過中國語文課堂的學習,利用語文學習材料中與品德情意相關的話題,給學生討論、評價、反思,讓他們在培養語文能力的過程中,得到品德情意的培育。文學學習是品德情意教育的有效途徑;文學作品往往反映作者的價值取向和人生追求,因此透過閱讀、欣賞文學作品,可以培養審美的情趣,抒發真摯的情感,提煉美的意念,昇華善的境界。價值觀念和倫理道德,是中華文化的要義,也是品德情意的要素。學習優良的傳統文化,對學生品德情意的培養有著積極的作用(註,p.24-25)。
「以讀寫聽說為主導,帶動其他學習範疇有機結合,讓學生有效學習。」是我校所擬定的中國語文周年工作計劃的主要學習目標。因此,我校於中國語文教育的目的,要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兼顧思想、品德的培養和文化的薰陶,同時亦讓學生感知聖伯多祿的芳表,從而培養道德認知,建立常懷希望、慷慨的積極人生態度,成為聖伯多祿的傳人。
* 註:中國語文課程指引(小一至小六)2004:香港教育統籌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