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的政策、資源及支援措施

推行「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的政策、資源及支援措施(2023/2024 學年)
I.政策
  •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文化,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透過資源調配,為學生提供適切和多元化的支援服務,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及協助他們融入校園生活。
  • 學校重視家校合作,建立恆常溝通機制,透過不同渠道,與家長一起商議有關支援學生的策略。
II.資源 為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及成績稍遜的學生,本校獲教育局增撥的額外資源包括:
  • 學習支援津貼:上年度結餘$371,760.69,本學年津貼$1,274,345.00,合共$1,646,105.69,用於聘請一名教學助理、共一名助理教師及0.3名資源教師及外購讀寫訓練、社交適應訓練、專注及執行能力訓練、課後功課輔導班及專科學習訓練小組以照顧約120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 有特殊教育需要非華語學生支援津貼:上年度結餘34026.94,本學年津貼$105191.00,合共139,217.90,用於聘請0.4名資源教師,協作支援既有特殊教育需要同時也是非華語的學童。
  • 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校本教育心理學家及外購言語治療師。
III.支援措施及資源運用方式 本校為有特殊學習需要及成績稍遜的學生提供下列支援措施:
  1. 全校參與模式:
    • 成立學生支援組,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作統籌,成員包括校長、副校長、課程發展主任、學生輔導主任、學生培育主任、校本教育心理學家、校本言語治療師。
  2. 教育局增撥資源運用:
    • 增聘一名資源教師及一名助理教師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小一至小六學童進行入班協作教學提供「第一層支援」。為個別小二至小四成績稍遜的特殊學習需要學童進行導修課堂抽離教學,照顧個別學習差異。
    • 為嚴重特殊學習困難的小三、小四學童進行合班分組教學,以較高的班師比於中國語文科課堂上重點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
    • 善用有特殊教育需要非華語學生支援津貼,為有特殊教育需要非華語學童提供課後功課輔導、情緒社交訓練及中華文化學習小組。
    • 善用言語治療津貼,外聘言語治療服務,為有言語障礙的學童提供評估,進行小組及個別言語治療訓練,家長言語治療講座等。
    • 善用教育局校本教育心理服務,教育心理學家全年到校約25-30天,服務包括以下項目:
    • 為有需要的學生進行智能評估、中文學習能力評估、心理輔導服務及轉介服務。
    • 與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小一班主任及主科科任老師進行小一及早識別會議(EII),初步評估學生的學習能力及跟進個案。
    • 提供家長教育,包括講座及工作坊,讓家長了解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童的學習特性,從而配合學校的措施。
    • 為教師提供專業培訓,曾舉辦「以適宜教學策略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學校危機處理」等工作坊。
    • 為個別需要的學生進行訓練,曾舉辦Lego積木社交訓練小組。
    • 善用聽障學生增強支援服務,路德會啟聾學校全年到校14天,為聽障學生提供英文及數學科輔導。
  3. 校本支援模式 (三層支援模式):
  4. 第一層支援
    透過及早識別,並透過優化課堂,及早照顧所有學生的不同學習及適應需要,包括有輕微或短暫學習或適應困難的學生。
    • 學生支援組在學期初統籌課業、測考及默書調適,讓科任老師了解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童的學習情況,向有需要的學童提供課業、測考及默書調適。
    • 透過小一及早識別計劃,識別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小一學生,提供適切的支援服務。
    • 透過及早識別和轉介懷疑有言語障礙的學童予言語治療師跟進評估及治療。
    • 透過資源教師及助理教師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小一至小六學童進行入班協作教學提供。
    • 為個別小二至小四成績稍遜的特殊學習需要學童於導修課堂進行抽離教學,照顧個別學習差異。
    第二層支援:
    安排額外支援訓導小組及提供「增補」輔導予有持續學習或適應困難的學生。
    • 小一至小六課後功課輔導班(共五組)
    • 小一至小五讀寫訓練小組(共八組)
    • 小一至小三社交訓練小組(共四組)
    • 小一至小六專注及執行訓導小組(共八組)
    • 升中適應訓練小組(一組)
    • 小三至小六喜伴同行社交小組(共二組)
    • 小四至小六專注力飛鏢訓練小組(一組)
    • 小四至小六社交星級戲劇訓練小組(一組)
    • 小一至小六暑期躍進班2024(共五組)
    • 小一至小六執筆及書寫訓練小組(共三組)
    • 小二至小四專科(中國語文、英國語文及數學科)輔導小組 (共九組)
    第三層支援:
    為有持續嚴重學習或適應困難的學生提供個別化的加強支援計劃
    • 本學年共為二位接受第三層支援的學童訂立及執行個別學習計劃(IEP)
Top